发布时间:2024年11月29日
编者按在沪农商行大家庭里有一群特殊员工,他们大多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,在上海成家立业、躬耕数十年,又毅然离开熟悉的环境、克服与家人的牵挂,在“ONESHRCB”的指引下,奔赴至数百甚至数千公里外的山东、云南、湖南的地级、县级市,依靠专业经验以及坚毅笃行,为沪农商村镇银行的发展奋斗多年。
在不断轮转的春夏秋冬里,这群被称为“外派干部”的沪农商人在异乡秉持尚德尚善的品格,用至精至勤的态度陪伴沪农商村镇银行不断成长,在当地发挥普惠金融的热量惠城惠民,扎根一方水土,与乡镇、村落、商户、村民共愿共美。
每一份坚持和努力,彰显了他们的勇气与担当,承载了他们的心血与汗水,诠释了坚守与奉献的意义。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,离开上海,走向远方,在异乡的田间地头了解沪农商村镇银行正在经历的成长,感受传承发扬的沪农商行文化力量。
扎根边疆谋发展,稳健经营映初心。从繁华的一线都市到云南省开远市、蒙自市,在上海农商银行长宁支行工作了近十六年的慕晓东,职业生涯跨越了迥然各异的风景。十六年里,从默默耕耘的柜员,意志坚韧的客户经理,数字为歌的营业部经理,到冲锋在前的原法华镇路支行行长,他用实干实绩证明了自己的努力与能力。自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,他先后担任及兼任开远、蒙自村行的党支部书记、董事长,2023年1月起又全身心专注于蒙自村行的发展。
跨越近三千公里,相隔万水千山,扎根异乡逾四年,慕晓东走过的每一步都写满了激流勇进的坚定。他致力于推进蒙自村行的提质增效,使其变得愈加“小而美”“小而强”。面对存款增长、贷款投放、村居拓展、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挑战,他将奋斗的理念、滚烫的汗水、创新的种子播撒在这方热土之上。每分每秒,都承载着他对村行事业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担当,并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探路。
远赴异乡谱写“干事创业”新篇章
从“诗和远方”的懵懂少年,到“稳重干练”的业务骨干,“普惠梦”“金融心”和“银行情”在慕晓东的心中生根发芽。
职业生涯的前十六年,慕晓东是“主场奋战”,熟悉的生活环境、熟悉的饮食语言、熟悉的风俗习惯,以及上海农商银行在本地的品牌优势、业务基础,无论客户服务还是业务开拓,慕晓东都驾轻就熟。
初到云南开远、蒙自,考验便接踵而至。饮食、语言甚至海拔,此前如空气般无形的问题,竟然成为了新的考验。慕晓东深知,要想在这里开展工作和长期扎根下去,就必须尽快在当地竖起品牌、赢得农户认可。
于是,他开始一遍遍往农户家中跑,一遍遍与农户沟通,耐心介绍村行的金融产品与服务。有一次,慕晓东得知一个偏远村庄的农户因为申请贷款失败,对银行普遍不信任。这个村庄交通极为不便,前往镇上的银行办理贷款,通常需要往返四十多公里的山路,此前农户们曾尝试向其他银行申请贷款,由于手续繁琐、利率高等原因最终未能成功。
慕晓东决定把握住这个推广村行业务的机会。他在这个村庄设立了一个临时的信贷柜台,并派驻两名信贷专员,为农户们提供现场咨询和业务办理。同时,带领信贷专员开展入户入田走访,与农户们聊家常、交朋友,贴心地开展“送贷上门”工作。这些举措,令农户们逐渐放下了疑虑。在慕晓东的不懈努力下,越来越多的农户主动前来咨询贷款、存款等业务,对沪农商村镇银行的信任度逐渐提高。
奔走在乡村一线,上千个日日夜夜,慕晓东坚信只要心中有梦想,脚下有力量,就一定能够跨越万水千山,实现“沪农商行”更高的价值和追求,谱写更加美好的“诗和远方”。
破局重生铸就“存款增长”新篇章
存款作为一家村镇银行的立行之本,不仅是其稳健运营的血脉,更是衡量其影响力与信誉度的关键和核心指标。
“在一段时间里,蒙自村行面临着储蓄存款规模增长难、日常维护难、结构调整难以及客群拓展难等多重困境。”慕晓东道出了心中的忧虑。这些难题如同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鸿沟,阻碍着蒙自村行的发展与进步。
为了持续擦亮蒙自村行这块金字招牌,慕晓东深知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现状,打破僵局。既要守正,也要创新。他深刻认识到,员工是发展的核心力量,只有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,才能推动和实现长期且持久的稳健可持续发展。因此,他着力推进实施“员工走出去,客户请进来”的经营策略,旨在打破传统的发展观念和服务模式,鼓励员工主动走出舒适的环境,离开办公室,走出银行,深入到街道、社区和村居之中,与广大百姓面对面交流,了解他们心中的迫切需求与期望。
习惯了在办公室工作,员工对于走出银行、主动拓展客户感到陌生与不安,害怕被拒绝与冷落。然而,慕晓东并没有因此而放弃,通过培训与激励,鼓励员工勇敢迈出第一步,还以身作则,带头外拓营销。“从曾经的难以启齿,到如今我们经常到小区和村居设摊,我已经蜕变成为一名善于吆喝和沟通的银行人,把蒙自村行的存款优势讲解得更加清晰透彻,赢得了老百姓的认可和信任。”柜员白云蜻信心满怀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员工们逐渐适应了这种新的工作模式,从催着干、推着干、领着干,再到乐干、善干、精干,他们的自信心与专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。同时,该行营业网点也一改往日的冷冷清清,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客户。这些客户不仅带来了存款的增长,更带来了口碑的传播。截至2024年10月末,该行各项存款较2020年10月末增幅达75%,其中储蓄存款增幅高达350%。
金融下乡书写“边疆普惠”新篇章
蒙自市山峦众多,耕地和水源相对较少,连接乡村的山路陡峭难行,金融服务的触角往往难以触及每一个角落。然而,正是这些看似被遗忘的地方,却蕴藏着巨大的金融需求和潜力。
为了破解农村金融“最后一公里”,慕晓东带领蒙自村行干部员工推出了一系列有力措施。他们推出“流动贷款车”送贷上门,三辆贷款车每天确保至少有两辆深入到村居。三年多的时间,累计行驶超过30万公里。流动贷款车,不仅成为了农村金融的“移动银行”,更成为了老百姓心中的“贴心银行”。
利民、便民、惠民,是蒙自村行始终坚持的服务理念,流动贷款车的功能不断得到完善。利用临柜和信贷PAD,村行实现了开卡、签约、放款等业务的“一站式”办理。农户无需再跑到距离较远的城镇银行网点排队等待,而是在家中就能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。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节省了广大农户的时间和精力,更让金融服务真正做到了“送上门、省心办、更安心”。
偏远山区道路难行,但蒙自村行的客户经理们从未退缩。他们驾驶着自己的车辆,甚至骑上摩托车,冒着风雨,穿越险峻的山路,将金融服务送到广大农户的家中。2023年,客户经理季瀛东冒雨下乡时,不慎摔倒在泥坑里,胳膊和腿上都留下了擦伤。然而,他并没有因此放弃,而是继续坚持工作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服务三农”的承诺。“我们把发展的重心放在了偏远的山村,慕董事长经常走崎岖、坎坷、泥泞的道路,访村入户,一心为农,作为客户经理的我们,更应该做到这一点。”季瀛东的话语铿锵有力。
“只要心中有民、心中有责,就一定能够破解农村金融的难题,让金融服务真正惠及千家万户。”慕晓东的不懈努力,不仅解决了老百姓贷款难、慢、贵等问题,更在服务的便捷性、覆盖面以及需求的痛点上取得了显著成效。他通过打造专业人才队伍,不断提升服务质量,让金融服务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生活。
引领助力赓续“特色产业”新篇章
位于文澜街道的多法勒村委会,是一个充满多元文化色彩的社区,这里汇聚了壮族、彝族等多个民族,共同编织出一幅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。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,石榴、枇杷、小米辣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得以蓬勃发展,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。然而,随着产业的不断成长,多法勒村委会也面临着一些发展上的瓶颈。
长期以来,多法勒村组缺乏一个综合性的交易市场,这使得农产品的销售受到了一定的制约。同时,当地在农产品的粗加工、深加工以及冷贮方面也存在明显的短板,鲜果销售压力巨大。尤其在资金短缺方面,农户们常常为此忧心忡忡。
蒙自村行主动伸出援手,与多法勒村委会建立了紧密的党建共建关系。“只有把党建共建的根系深深地扎根在乡村及产业中,蒙自村行才能发挥更大的效能和作用。”慕晓东说。
深知产业发展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,慕晓东带领客户经理深入多法勒村组的各个角落,从产业规划到农户家中,从蜿蜒山峰到田间地头,都留下了他们辛勤的身影。他们与农户们面对面交流,深入了解他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,力求为他们提供精准及时的帮扶。
枇杷产业是当地一张亮丽的富民新名片。然而,去年的一场干旱让不少枇杷种植户遭受到重创。戴云起种植了30多亩枇杷,原本指望能有个好收成,但干旱导致枇杷结果稀少,果子的个头也小得可怜,鲜果也因此销售不佳,这使他遭遇了资金短缺。
得知戴云起的困境后,慕晓东立即带领客户经理上门,深入枇杷田实地了解资金短缺的具体情况,迅速为其发放了一笔贷款解决眼前困难。
“蒙自村行将贷款直接送到家门口,彻底消除了我们种植户的忧虑,我们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干劲更足了。”拿到资金的戴云起,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他望着自家枇杷树上一串串含苞待放的花蕾,心中充满了希望。他知道,有了蒙自村行的帮助,自己的枇杷产业一定能够重焕生机。
在蒙自村行的助力下,如今,当地的枇杷、石榴等特色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,“土特产”这一亮丽名片越擦越亮。截至2024年10月末,该行已在该村组发放各项贷款近1200万元。
励能强才开启“人才兴行”新篇章
人才是推动村行业务发展的核心动力。慕晓东深知人才的重要性,他不仅善于从员工中发现潜力股,更懂得如何培养、留住和用好这些人才,为业务的持续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,找到了“人才兴行”的新途径。
过去,蒙自村行的客户经理仅有10人、分为两支业务团队,如今这一数字已跃升至19人,团队数量也增加到4支,形成了“4+1”的高效运作模式。尤为值得一提的是,4个团队的负责人都是从客户经理岗位上提拔起来的骨干,他们的成长与蜕变,正是慕晓东人才培养战略的生动体现。
在中层管理团队中,慕晓东同样展现出了慧眼和独到见解。目前,该行中层管理团队共有5人,其中3人曾担任过团队长。此外,还有5名中层后备干部正在接受培养,4名积极分子正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,已有6人提交了入党申请书。整个团队中,党员人数达到了14人,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。
践行至精至勤,诠释共愿共美,“蒙自村行将充分发挥人才的效能,赓续做好边疆普惠事业,以普惠金融为乡村振兴及百姓福祉贡献更多力量,致力于成为一家有担当、有底蕴且独具特色的‘小而美’的村镇银行。”慕晓东内心绘就和追求的事业画卷更为色彩绚丽。
服务热线:4009962999